2016年2月16日 星期二

105/02/16(二)
1.國一筆記重新整理
(1)重讀一次課文,練習抓重點
(2)重點整理的方式:請參考課堂討論之作筆記的方法
●新增的部分換一種顏色的筆

2.數課本6.7
3.數習4
4.製作寒假閱讀報告
閱讀報告大綱
(1)書籍基本資料
(2)運用的閱讀策略(2種)【請參考下方→十項閱讀策略】
(3)讀後想法

讀者常用的理解策略(資料來源:吳敏而教授2009/03)      

理解策略的名稱
策略的描述
策略的功用
1.找連結
從文中聯想起已經知道或曾經歷的事情或內容。
 
文章內容的一定要和讀者所知的有關連、產生了共鳴,才能在他的生命中產生意義。讀者能把所學與生活經驗做連結,學習會更真實。
2.提問
閱讀時,提出問題來幫助思考。
依不同的閱讀目標
認識不同層面的問題,如:
表面性問題(誰……?)
分析性問題(為甚麼?)
評鑑性問題(你認為……)
提出問題有很多方面的好處:
幫助理解、澄清思想
讓讀者更深入的尋求意義
 
3.運用已知
已知包含已有的知識、定義,或曾經歷過的事情。這個策略在閱讀資料性文章時尤其重要。
讀者需要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明白新的資料,將新知建立在已有的基礎。
 
4.預測 (Predicting)
預測是從文本中得知的線索去預測下文,或將會發生的事。預測的答案是沒有所謂「對與錯」的,但是可以依上下文判斷「合理性」。
預測故事的發展能幫助讀者投入故事,了解主角的認知。預測能發揮讀者的想像力。可以協助讀者進一步的發展理解方向。
5.推論 (Inferring)
推論是一個思考歷程,讀者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線索,來發掘出沒有明顯表達出來的內容,或是作出一些假設。
文學作品往往不直接描寫。小說中逐漸透露真相,讀者運用線索推理,是閱讀樂趣之一。
6.圖像化
圖像化是將文字化為腦海中的圖像,將文字變得具體和生動。圖像化包括將文字和想法在表格和圖形中做整理。
圖像化幫助讀者投入在閱讀中,形成個人特有的詮譯。釐清文字所敘述的過程、時空關係和因果關係。
7.抓重點
找出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,搜尋和判斷文章中的重要資料。辨別大意和細節。
辨別議題和有趣的事實。
讀者要掌握到主旨,才能真正明白作者所傳遞的信息、觀點和用意,減輕記憶的負擔。
8.統整
將新和舊的資料綜合成一個新的構思或概念。統整就是抽取最重要的資料和意見再結合成一個整體。
協助讀者明白和找出最重要的資料和個人整體的想法。
9.監控理解
察覺自己閱讀時的思考過程,知道何時停下來思考。
知道自己是否讀懂作者的意思。
察覺自己混淆的地方。
有意識的運用各種策略來解惑。
有些讀者以為只要能夠把字音讀出來就是閱讀。有些讀者投入了故事的情節,讀出興趣和心得,但不知道偏離了作者的意思。誤解了很多資訊,雖然看了很多書,卻沒有真正的學習
10修正理解
運用重讀、筆記、討論等方法來檢視自己的理解之後,讀者知道如何修正原先的理解。
 
有些讀者以為讀很多遍或是把文章背起來就代表讀懂了。讀者需要知道第一次讀和後來再讀得到不同的看法,可能代表自己在思想上成長。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